世俱杯参赛资格-巴塞罗那客场大胜切尔西,豪取三分
根据台湾媒体报道,诗人余光中先生于今日逝世,享年九十岁。
任谁都逃不过时光的匆匆脚步,它一直跟在你身后,直到你跑不动,永远停下来。
只可惜,先生没有等到乡愁消散的那一天,那一天浅浅的海峡两边是一头。
《乡愁》
余光中
小时候,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 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。 长大后,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 我在这头,新娘在那头。 后来啊,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 我在外头,母亲在里头。 而现在,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, 我在这头,大陆在那头。
没有一位华人会不知道这首《乡愁》,这首拨动几代人心弦的诗歌,低诉,一汪深情,一片思念,多少年来,让饱经离散的亲人,朋友在其中找到慰藉与共鸣。
两岸本是一家亲,奈何一家分两头。
《乡愁》的前世今生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年仅10岁的余光中在战火中随父母辗转奔逃于上海、重庆等地。一直到他22岁那年,一家人来到台湾,不久之后他考入台湾大学英文系。
尽管学习的是英文专业,余光中先生却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兴致盎然。他一生勤恳治学,笔耕不辍,不论是在诗歌、散文、评论,还是在翻译方面都写下了大量的论著。
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余光中先生的诗歌。他的诗取材广泛,风格多变,在写作手法上独树一帜,既能看到传统中国文化的厚重,又能看到现代西方的灵动。
也因为在诗歌上的巨大造诣,余光中先生也被誉为台湾现代派的“十大诗人”之一。
而这首《乡愁》就是作于1971年,彼时余光中先生已经有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,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,他思乡心切,提笔而就。诗成,热泪盈眶。
沉静如水,动若脱兔,三分剑气,七分月光
先生一生著作等身,老派文人的儒雅在先生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。当然,在他的文章里也有一些俏皮的牢骚,读完不禁让人莞尔,细细品味下,却又有处事的道理。
在他的《开你个大头会》一文中,先生的俏皮气质一览无余。他说:世上最无聊的事情就是开会了。于是对于开会的种种弊端一一吐槽,对于会上人们状态的细致入微的观察,实在是“刻薄”至极,俏皮之际。
在《绝色》中,他写道:
若逢新雪初霁,满月当空
下面平铺着皓影
上面流转着亮银
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
月色与雪色之间
你是第三种绝色
在他的《寻李白》中,他写道“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月光,三分啸作剑气。”相比大家对于这一句并不陌生,天下间描绘李白的句子,当此一句抵万千。
在《我的四个假想敌》中他写道:“父亲和男友,先天上就有矛盾。对父亲来说,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,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。”一个父亲的爱和纠结跃然纸上。
在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和文章里里,既能看到足够的深情,也能够看到盈满的豪放与不羁。
如今先生走了,带着他的乡愁,他的深情,他的酒气,剑气和月光,坦然的走向坟墓的那一头。
可人们会永远记住他,记住它的诗歌,等待有一天“家祭无忘告乃翁”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